金山快盘是什么?老用户告诉你它曾是干嘛用的。

今天来跟大家伙儿聊聊“金山快盘”这个东西。可能一些年轻的朋友都没怎么听说过,但对于我们这些早些年就开始接触电脑和网络的人来说,这玩意儿可不陌生,也确确实实曾经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帮上过大忙。

回忆当年初识金山快盘

记得那会儿大概是2010年之后没多久,那时候U盘还是我们拷文件的主力军。但是U盘这东西,你懂的,要么就是忘了带,要么就是插这个电脑不识别,插那个电脑中毒,要么就是拷着拷着突然坏了,里面的东西全完蛋。特别是工作上的文件,有时候在公司做了一半,想带回家继续弄,或者家里弄完了第二天要带到公司,全靠U盘来回捣腾,真是提心吊胆的。

后来慢慢听说了“云存储”、“网盘”这些新鲜词儿。当时市面上也开始陆陆续续出现一些产品,金山快盘就是其中一个我接触比较早的。我寻思着,这能自动同步,不用我天天插拔U盘,听起来挺美,就决定试试看。

开始折腾:安装与初体验

摸索着就去下载了金山快盘的客户端。安装过程我记得挺简单的,没啥复杂的步骤,装好之后,它会让你选择一个电脑上的文件夹作为“快盘”的同步目录。意思就是,你扔到这个文件夹里的东西,它就能自动给你传到网上去,在其他装了快盘的设备上也能看到。

当时主要是在我办公室的电脑和家里的台式机上都安装了。设置好同一个账号登录后,奇妙的事情发生了!我在公司电脑的快盘文件夹里一个文档,下班回家打开家里电脑,那个文档已经安安静静躺在那儿了,根本不用我操心。反过来也一样,家里修改了,第二天到公司打开就是最新的版本。这体验,在当时来说,真的是解放生产力!

日常使用:它都帮我干了啥

自从用上了金山快盘,我的U盘基本上就处于半退休状态了。主要用它来:

  • 同步工作文件: 这是最核心的用途。各种方案、报告、表格,再也不怕电脑突然坏掉或者忘了拷走了。
  • 备份一些小照片: 虽然那时候它的免费空间不算特别巨大,我记得好像是十几G的样子,但也够我存不少日常拍的小照片了,就当是个备份。
  • 手机上看文件: 后来它也了手机客户端。虽然手机屏幕小,处理文档不方便,但偶尔应急看看内容,或者给别人展示个小文件,还是挺方便的。彻底告别了那种“文件在电脑里,我人在外面”的尴尬。
  • 偶尔分享文件给别人: 它好像也有分享功能,可以生成一个链接给朋友或者同事下载,比用QQ传大文件有时候要稳定和方便一些。

那段时间,我感觉金山快盘确实挺好使的,运行也比较稳定,默默在后台同步,不怎么占用电脑资源,也不会有太多烦人的弹窗广告。它就踏踏实实地帮我把不同设备之间的文件打通了。

晴天霹雳:服务的终止

好景不长。大概是到了2016年的时候,我突然收到金山快盘的通知,说个人版要停止服务了。当时我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这可咋整?我那么多文件还在里面!

虽然官方给了迁移数据的时间,也推荐了一些其他的网盘,但我还是折腾了好一阵子。赶紧把快盘里的所有文件都下载回本地硬盘,然后再重新整理选择新的网盘去上传备份。那一阵子,还真是有点手忙脚乱的。

停止服务的原因,我后来也了一些分析,大概就是个人网盘业务运营成本高,盈利模式不清晰之类的,反正很多家同期的网盘都陆续关停或者转型了。

如今的金山快盘:转型与回忆

金山快盘的个人版早就了。听说后来他们转型去做企业服务了,还有个叫“有料”的短视频社区产品,这个我就没再接触过了。

回想起来,金山快盘虽然“英年早逝”,但它在我刚开始接触和使用云服务的那个年代,确实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。它让我体验到了云端同步的魅力,也培养了我多设备、云端管理文件的习惯。算得上是我数字生活里一个值得记忆的工具。它就是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,完成了它的使命,然后就退出了舞台。现在市面上的云服务更多更强大了,但那种初次体验到新技术带来便捷的兴奋感,还是挺让人怀念的。

你要问我金山快盘是什么?我会说,它曾经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免费个人同步网盘,帮我解决过不少实际问题,虽然现在已经用不上了,但它在我用过的软件工具里,还是能占有一席之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