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捣鼓烧杯的那些事儿。这玩意儿在实验室里算是老熟人了,几乎天天都能见到,用处也挺广的。
第一次接触与初步认识
我记得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那会儿,老师就指着一排玻璃器皿说,这个,就是烧杯。看着它矮矮胖胖、敞着大口的模样,当时就觉得这东西应该挺好使,拿取东西方便。果然,后来发现,它确实是个多面手。
我就是用它来盛放一些液体。比如,老师让我们观察某些溶液的颜色变化,或者暂时存放一些配好的试剂,烧杯就派上用场了。因为它肚子大,能装不少,而且玻璃材质透明,观察起来也一清二楚。
溶解与搅拌的实践
后来就开始用烧杯做一些稍微复杂点的操作了。最常见的就是溶解东西。比如,要把一些固体,像盐、糖什么的,溶解在水里或者其他溶剂里。我就会先把固体小心地倒进烧杯,然后再加入溶剂。
加进去之后,那不能干等着,得搅拌。这时候,一般会用玻璃棒。我会把玻璃棒伸到烧杯里,轻轻地、有规律地搅拌。老师也强调过,搅拌的时候要小心,别太用力把烧杯给捅破了,也别让液体溅出来。有时候,如果需要长时间或者更均匀的搅拌,我们还会用到磁力搅拌器,放个小小的搅拌子到烧杯里,底下机器一开,它自己就在里面转悠了,省事儿多了。
- 先把要溶解的固体称轻轻倒入干燥的烧杯。
- 然后加入计量的溶剂。
- 用玻璃棒或者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,直到完全溶解。
加热的注意事项
再后来就涉及到加热了。烧杯这玩意儿,是可以加热的,但有讲究。你不能直接把它放在火焰上烤,那样受热不均,很容易炸裂,那就麻烦了。加热烧杯的时候,我们通常会在下面垫上一层石棉网。这石棉网的作用就是让火焰的热量能够均匀地分散开,传递给烧杯底部,这样就安全多了。
我记得有一次,要浓缩溶液,就是把溶液里的水分蒸发掉一些。我就把装有溶液的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架台上,然后用酒精灯在下面小心地加热。加热的时候,眼睛得盯着,不能让它沸腾得太剧烈,不然液体容易溅出来,既浪费了东西,又不安全。而且烧杯里装的液体也不能太满,一般不超过它容积的三分之二,给沸腾留点空间。
其他用途与我的心得
除了溶解、搅拌、加热这些,烧杯有时候也充当一个临时的反应容器。比如,做一些量不大、现象比较明显的化学反应,用烧杯就很方便。因为它口大,如果反应产生气体,也容易散逸,或者方便用其他仪器收集。
烧杯毕竟不是精确计量的仪器,它壁上虽然也有刻度线,但那个刻度是很粗略的,只能大概估算一下体积。真要精确量取液体,还得用量筒或者移液管那些家伙。
用完烧杯后,清洗也是个重要的环节。我会用试管刷伸进去,仔仔细细地把内壁刷干净,特别是做过一些有颜色或者容易附着物质的实验后,更得刷彻底,不然会影响下一次实验的结果。
烧杯这东西看着简单,但确实是实验室里不可或缺的老伙计。从最开始用它盛点水,到后来溶解、加热、做反应,一步步过来,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。它就像个万能的小盆,啥都能往里招呼,是在符合实验要求的前提下。用熟练了,也就知道它的脾气了,怎么用最顺手,怎么用最安全。